颗粒在电选过程中受力与分离
(1)颗粒受力
砂石生产线上颗粒随高压电选机的接地圆筒进人电晕场后,由于通过离子碰撞荷电而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上述各力的方向表明,库仑力和镜象力为吸引力,又可称为电捕收力,其中镜象力是主要电捕收力;非均匀电场力背向圆简,为脱落力,但筒而附近的电场梯度很小,因而该力很小,可以忽略.重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为脱落力,离心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脱落力.
(2)颗粒分离
不同电性的颗拉离开电晕场后,由于剩余荷电不同,因而在电选后续过程的行为和运动轨迹不同,从而导致最终分离。确切地说,加气混凝土中导体颗粒几乎不带剩余电荷,很少受库仑力和镜象力的作用,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从圆筒前方落凡非导体颗粒带有相当数量的剩余电荷,受到较强镜象力的作用,在圆简后方落下或用刷子刷下;中间导电性颗粒的剩余荷电量介于导体颗粒与非导体颗粒之间,脱离简面的时间晚于导体颗粒,早于非导体颗粒.
稳态荷电分选理论
实现离子带电的公认的离子源是“电晕”场,它自然产生于带电细丝和接地极之间。电晕放电现象归因于细丝周围的空气离子化和细丝与接地极之间产生的持续气体离子流.这种离子流可以是很强的并且能够使进人电晕场中的颗粒带电.
当颗粒不与接地正极接触而处于电晕场空间时,能被极化,气体负离子有吸附于颗粒中被束缚的正电荷上的趋势,经一定时问后,颗粒因而获得净负电荷.鲍奇尼(Pauthenier)和莫拉对这种荷电过程作了完整详细的数学研究,他们论证颗粒荷电有一定的限度,即最大荷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