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第一台国产工业型电选机,由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于1964年研制成功,在汝城钨矿和珊瑚锡矿等地用于砂石生产线上精选有色和稀有金属矿物.
构造
该机的构造主要由分选辊、电晕电极、静电极、分矿挡板、烘干机、压板刷和给料装置及接料装置等构成。
分选辊:分选辊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120mm和1500mm,由无缝钢管制成,表面抛光镀铬,两辊上下配置,接地,辊速可调.
电晕极:电晕极为直径0.5mm的单根镍铬丝,用于在高电压下产生电晕电场,向接地电极(分选辊)发射电子,使给料颗粒通过离子碰撞带电.
静电极:静电极又称为偏转电极,为一根直径40mm的铝管,与电晕极一起支承于同一支架上,与分选辊平行配置,极距可调,接于高压负极.其作用是.使即将被接地辊筒抛离辊面的导体颗粒感应带电,产生提升效应,扩大导体颗粒与非导体颗粒的轨迹差,提高分选效果.
分矿板:上下辊筒之间的挡板既可调节产品的产率,又可给上辊筒的产品导向,以便实现三种产品中的任一种产品到下辊筒再选,图11-1的挡板位置为中矿再选。下辊筒以下的分矿板只用于调节产品产率.
压板刷:压板刷为毛刷,用于刷掉镜象力强而紧吸于辊而的那一部分非导体颗粒.
给料器:给料器附有振动装置,以便顺利均匀给料.为了使分选物料充分干燥,给料斗中安装了加热器,加热器的加热元件是18根内含镍铬电阻丝的双料管,内管为直径20mm的陶瓷管,外管为钢管.